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六十集) B 

 
求財,財從哪裡來的?這都是老師當年教給我的,財是從財布施來的。我們在現前看到這個社會上,有很多擁有億萬的財富,這是人命裡有的,他為什麼會有?過去生中歡喜修財布施,他這一生就得財富。為什麼這一生貧窮?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不肯修,你命裡沒有財,無論你做什麼樣的行業,你都不會賺錢,命裡沒財。命裡沒有,現在我修因行不行?行,現在懂得,你就修財布施,歡喜布施,首先要有這個心,歡喜布施,歡喜幫助需要財的這些人,你都歡喜幫助他,愈施愈多,真的一點都不錯。老師教給我的方法,我用到今年用了五十九年,真的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你那個財源就沒有止境,像潮水一樣。絕對不能把財守在那個地方,一守就壞了,就變成死水,死水就不流通,你那個財就有限,這邊來了,那邊走。所以財叫通貨,它要流通,源源不斷,這多自在!聰明智慧是法布施,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。無畏是看到眾生有困難的時候,不安的時候,有恐怖的時候,你能夠幫助他,你能夠化解他的恐懼、他的憂慮,這一類都是屬於無畏布施。特別是我們的飲食,中國佛教提倡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,讓一切眾生見到我都不會害怕,我們會保護他,都能得到安穩。能夠真正發心照顧老人,孝養父母,跟父母年齡相當的人,都要把他看作是父母一樣的來照顧,這是健康長壽之道。現在這三樣東西誰都羨慕,誰都想,但是他不肯修因,那就得不到。所以你希望得到,你要真幹,捨財得財。所以「捨得」,這是佛學裡面的術語,你捨得愈多,你得到的愈多。可是捨得是兩重意思,第一個,你捨一定有得;第二個意思,捨得,把你得到那個也要捨掉,你可別保留,你要保留,那你就很有限,你就那麼多。如果你得到的也能夠捨掉的話,你得到就更多,後續來的沒有止境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六十集)  2010/6/17




 

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?世尊教導我們有四法,人跟人的相處叫四攝法,這就好像現在講的公共關係法。這四法,第一個是「布施」,我們一般講結緣。這個布施跟六度裡布施意思不一樣,六度布施是斷煩惱的,是把慳吝的心布施掉,是這個意思。四攝法裡的布施,就是今天講的送禮、請客,禮多人不怪,跟人建立關係這是第一個手段,非常重要的。你要常常送禮,常常請客,這個關係就好了。第二個「愛語」,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,最重要的是交流。現在人講交流,真誠的相待,要多為對方著想,不要想自己。你能夠想到對方,這是真正的愛語,替對方來著想,對方要有過失,要知道規勸,這裡面都有善巧方便。所作所為是為眾生服務的,當然我們所接待的對象,也就是服務的對象。最後一條是「同事」,菩薩才能做到。我們現在不是菩薩,不是菩薩,那我們的同事只能夠說是同學,我們一同向佛菩薩學習,向聖賢人學習,這就對了。真正菩薩的同事,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了,但是那個不能學,我們學不到,我們學了,會被他拉跑掉,會墮落。所以這四攝法,我們做前面三條,布施、愛語、利行;同事,僅限於跟聖賢一起學習,跟佛菩薩一起學習,這個沒有問題,這是接引眾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六十集)  2010/6/17


 

 
 
我們如何能跟人相處得和睦,世間人講的是相親相愛,互助合作,這非常重要。一定要學著真正能夠尊重人,自己一定謙卑,尊重別人,關懷別人,照顧別人,幫助別人,這非常重要。特別是別人有需求的時候、有困難的時候,要照顧,真誠的照顧,沒有自利的念頭,沒有要求別人回報的這個心,這才是真誠心。我們對別人好,希望將來別人對我好,錯誤了;沒有這個念頭,只有付出,不求回報,為什麼?因為眾生跟我們是一體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六十集)  2010/6/17




 
   
中國古人講的「黃粱夢」,這是傳奇小說裡面寫的一篇文章,這篇文章在過去國文裡面都有,在中學國文裡面都有,像我這樣年齡的人幾乎大概都讀過。這是一篇寓言,敘說一個秀才,名利心很重,在一個道觀裡面休息的時候,打個瞌睡,老道在他旁邊打坐,旁邊煮的一點吃的東西,就是黃粱,就是高粱米,小米。他的夢醒來的時候,在夢中已經幾十年了,夢到去趕考,考取了,以後中了狀元,做了官;喜歡的人都報了恩,不喜歡的也報了仇;到最後年歲大了,告老還鄉。夢醒來之後,黃粱還沒有煮熟。這就是說很短的時間,在夢中已經過了幾十年,人生如夢!實在情形也很彷彿。我們想到,當年剛剛學佛,很年輕,轉眼之間幾十年就過去了,真的像一彈指。早年我到香港來,邀請我的兩位大德,一個是出家的,一個在家的,出家的聖懷法師,兩位現在都不在了。那個時候我講經的時候的聽眾,法師很多,前面一排坐的全都是法師,幾乎大多數都不在了,人生苦短,三十多年。我記得我好像是五十歲的時候到香港來講經,好像一九七七年,一九七七年,五十還是五十一歲的樣子。時間過得太快,說是一百歲,一百歲我們現在感覺得太短了,一彈指而已,並不是很長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六十集)  2010/6/17


 

 
 
底下是「《德遵普賢品》」,這是第二品德遵普賢,「於一念頃,遍遊一切佛土」。這個我們現在做不到,可是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事情,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如是,我們到那個地方,這個境界肯定會現前,什麼時候現前?應該說生到極樂世界就可以現前,為什麼?阿彌陀佛大願裡面說過,十方世界,念佛生到極樂世界那些人,到極樂世界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」,這是阿彌陀佛的願文,決定不是假的。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?圓證三不退,依照經文裡面,《華嚴經》上說,圓教初住以上,分證即佛,也有一些祖師大德有這麼個說法,說七地以上,那還得了!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每天除了親近本師,不離阿彌陀佛,聽經學教,同時你能夠分身去參訪十方世界的諸佛。《彌陀經》上給我們講十萬億,十萬億它有表法的意思。因為佛講,極樂世界跟我們世界的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,說十萬億的意思,就是說你到極樂世界去,你要想回家來看看,隨時都可以來,是這個意思。實際上不止,哪止十萬億!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你都能夠在一念頃分身去參訪。佛不是教我們修福修慧嗎?最大的福是怎麼修法?供養佛,你看你現在供養一尊佛的福報就不得了,你每天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你那個福報多大!這是修福。修慧是聽經學教,一尊佛給你說一句,你就不得了,你一天所學的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,那真是你恐怕只幾秒鐘就學完了。所以到極樂世界成佛快,成就無量智慧,成就無量的福報,證得圓滿的佛果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六十集)  2010/6/17

 


 

圓滿的佛果就是圓滿的福報、圓滿的德能、圓滿的相好。這個地方能不去嗎?我們在娑婆世界天天受苦,冤枉!你要曉得,真正搞清楚了,巴不得趕快去,今天就去,那你是真的覺悟了。所以真搞清楚了,對這個世間不再留戀,這是真的,這個世間應該放下。如果要留戀,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再來,再來是菩薩身,再來不是業報,再來是什麼?乘願再來,幫助娑婆世界跟我有緣的眾生。你跟他有緣,他會聽你的教誨,你來教他,你來帶他一起去,那怎麼會一樣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六十集)  2010/6/17